為何有些人總是不用投履歷就有更好的機會不斷找上門?
前言
自從創辦區塊鏈學院以來,遇過形形色色想透過學習轉職到區塊鏈領域的人,觀察到不同態度跟轉職成功機率成高度正相關,甚至還沒開始上課,就能從報名填表的狀況看出來,說過很多遍卻還是看到很多人不理解,於是想透過這篇文章,從自己進入區塊鏈領域工作的經驗出發,與用雇主角度找人才的心得,希望幫助正準備轉職的人建立正確的觀念。
我的學經歷
開始分享前,重要的是為什麼我說的內容值得參考?以下是一些基本資料:
- 年齡:23 歲大學畢業快一年
- 學歷:香港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畢業,沒有唸碩士博士,曾自己爭取到去 UC Berkeley 擔任一學期的訪問學者, 與因為疫情關係,大四在台大資工當訪問生
- 薪資:個人接案收入一個案子台幣百萬以上,能獨立完成從與客戶溝通需求到所有相關開發,平均一個月左右結案,全遠端在家工作,無固定上下班時間,雖然對一些人來說不算高,但有很高的自由度
- 如何找到工作:所有接案均是客戶主動聯絡,或是朋友幫忙介紹,管道包含 Email, Linkedin, Messenger, Telegram, IG 等通訊軟體私訊溝通需求,未花過任何行銷預算,也沒主動投履歷或寄 email 找工作
我的故事
從 2017 年 6 月開始,因為大學研究專題開始學區塊鏈,原本是一個時薪 200 台幣的網頁工程師,靠著不斷參加比賽、分享學習文章、做開源專案練功,慢慢走到今天(過去故事可參考這篇)。2018 年起開始創業與個人接案,有多個區塊鏈的開發經驗,包含 Ethereum, EVM compatible chains, Solana, Terra, EOS 等,程式語言包含 JavaScript, Rust, C/C++, Solidity, Python 等,也從去年因緣際會開始做智能合約資安審計,也有投資區塊鏈私募基金與擔任研究員的經驗。目前自己創辦了區塊鏈學院公司 The Z Institute,希望培養更多區塊鏈人才,並協助他們轉職媒合國際職缺。
有不少客戶是透過 Google 關鍵字搜尋,發現我有寫過類似主題的文章而來,或是透過 Linkedin 搜尋,發現我有相關工作經驗而主動聯絡。
審計方面是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剛好畢業後在大公司裡的區塊鏈部門,後來成立自己的 crypto fund,他投資了一些早期項目想確定是不是有資安風險,於是問我有沒有在做審計,我剛好一直對資安有興趣,也稍有研究就接了這個工作,後來第一個客戶覺得不錯又再轉介了其他客戶。
還有許多幫忙介紹案子的朋友,都是走成案後抽成固定比例的模式,對他們來說只要拉群介紹就能有額外收入,對我來說不用主動去找就能有案子,是雙贏的做法。
方法 — 我是如何做到的?
在講具體作法前我想先強調『心態』的重要性,我覺得自己跟其他轉職者最大的不同就是『學習與分享』對我來說是『投資與愛好』不是『成本』。當我學東西的時候不會想到這件事能賺多少錢,不會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工作而是興趣,願意花休閒時間看新的教學文章、追蹤新的進度與時事,發自內心覺得很有趣,當看到有人在論壇或 Discord 群組上需要幫助時,有空也會主動幫忙解答,不求回報,平常有機會也會在 Github 開源自己寫的小工具,在我覺得感興趣的開源專案裡提交 Pull Request(截圖如下),或者寫文章分享論文重點整理,在 Medium 或 FB 分享學習心得等,這些都是我主動、自願,做了即使沒有任何回報還是很開心,覺得很有意義的事,沒人逼迫、也沒人告訴我要去做這些。